2019年7月31日 星期三

數據處理的過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這些問題?


使用研究系統如何檢驗自變數數之間的交互作用?如果按照干擾作用處理,似乎無法再選擇題項。

2019年7月26日 星期五

SPSS中,怎麼計算獨立樣本t檢定的效果量


SPSS做驗證性因素分析,可以在論文裡這麼說嗎?因為看了很多論文明明是驗證性分析,但是還要寫探索性分析,不知道用SPSS做驗證性因素分析,有沒有相關的書籍和文獻支撐?

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

SPSS分析大數據真的慢得像烏龜爬? 亞洲一哥一招讓你的SPSS飛起來



對於一個研究人員來說,大數據代表著杠杠的說服力,代表著文章更高的錄用率。可是,SPSS運行大樣本就像蝸牛爬。當跑幾千個樣本時,喝個咖啡回來繼續盯著螢幕,數據像烏龜一樣還在爬!SPSS不適合做大數據分析?!NONONO!聽聽統計學“亞洲一哥”分享,如何一招解除SPSS大數據封印。

2019年7月10日 星期三

為什麼研究中變數的變異數越大越好?


變異數反映的是樣本的差異程度,變異數越大,意味著樣本成分的複雜性也就越大。這難道不是在給自己找“麻煩”嗎?可是,在研究中,為什麼說變數的變異數要越大越好呢?且聽“亞洲一哥”為你解析這其中的道理。

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

二階驗證性因素分析的必要性!



一階變數間若有中高度相關(>0.5),則應考慮有二階變數的存在。SEM模型中若條目數太多,需進行模型簡化,因為條目太多就無法符合單一構面準則(uni-dimension),容易造成多重構面準則(multifacet)

EFA與CFA能否用相同樣本進行?

請問在 SEM 模型中,有一個潛變數要做 EFA, 請問可以用搜集到的所有樣本先做 EFA, 然後再用相同的這些樣本做 SEM 嗎?還是要用一些樣本做 EFA, 然後用總體中剩下的那部分樣本做 SEM ?